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

时间:2024-01-20 16:25:16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
  • 相关推荐

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

  腊八节,俗称“腊八” ,即农历十二月初八,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、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,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

  腊八节是谁发明的?

  农历十二月初八,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,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。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,一般都为甜味粥。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,粥内除大米、小米、绿豆、豇豆、花生、大枣等原料外,还要加萝卜、白菜、粉条、海带、豆腐等。

 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、腊八祭、王侯腊或佛成道日,原来古代欢庆丰收、感谢祖先和神灵(包括门神、户神、宅神、灶神、井神)的祭祀仪式,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,人们还要逐疫。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(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)。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。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,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。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。夏代称腊日为“嘉平”,商代为“清祀”,周代为“大蜡”;因在十二月举行,故称该月为腊月,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。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,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。

  《说文》载:“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。”可见,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。后由于佛教介入,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,自此相沿成俗。

  何故岁终之月称“腊”的含义有三:一曰“腊者,接也”,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(《隋书·礼仪志》记载);二曰“腊者同猎”,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, “腊”从“肉”旁,就是用肉“冬祭”;三曰“腊者,逐疫迎春”,腊八节又谓之“佛成道节”,亦名“成道会”,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。据传,佛教创始人修行深山,静坐六年,饿得骨瘦如柴,曾欲弃此苦,恰遇一牧羊女,送他乳糜,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,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,为了纪念而始兴“佛成道节”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,遂与“腊日”融合,方成“腊八节”,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。

  腊八节传说

  有人说,腊八节来自“赤豆打鬼”的风俗。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,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,专门出来惊吓孩子。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,害怕鬼神,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、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。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,单怕赤(红)豆,故有“赤豆打鬼”的说法。所以,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、赤小豆熬粥,以祛疫迎祥。

  有人说,秦始皇修建长城,天下民工奉命而来,长年不能回家,吃粮靠家里人送。有些民工,家隔千山万水,粮食送不到,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。有一年腊月初八,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,放在锅里熬成稀粥,每人喝了一碗,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。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,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 “腊八粥”,以资纪念。

  有人说,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,平素游手好闲,坐吃山空,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,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,家里断炊了,那小伙子饥肠难熬,遍搜米缸、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,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,过洗入锅,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,从此,苦思悔恨,狠下决心痛改前非。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,每逢腊八都煮粥喝,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,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。

  有人说,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。当年,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,正值数九严冬,岳家军衣食不济、挨饿受冻,众百姓相继送粥,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“千家粥”,结果大胜而归。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。岳飞死后,人民为了纪念他,每到腊月初八,便以杂粮豆果煮粥,终于成俗。

  还有人说,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,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,当时正值寒天,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、大米、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。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,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,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。美美的享受了一顿。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,坐北朝南做了皇帝,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,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,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。

  传统腊八节的饮食

  腊八蒜

  泡腊八蒜也是腊八节节日食俗,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。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家家户户用醋泡制蒜。慢慢地,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,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,如同翡翠碧玉。

  饺子

  腊八蒜的味道酸,有些辣。通常配着刚出锅的饺子一起吃。春节期间,腊八蒜不仅是一道佐餐小菜,它还有着有解腻祛腥、助消化的作用。对于过年的吃货们是一大福音。

  腊八粥

 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,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。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,已有一千多年。最早开始于宋代。每逢腊八这一天,不论是朝廷、官府、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。到了清朝,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。在宫廷,皇帝、皇后、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、侍从宫女赐腊八粥,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、果等供僧侣食用。在民间,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,祭祀祖先;同时,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,馈赠亲朋好友。

 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,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高粱米、紫米、薏米等谷类,黄豆、红豆、绿豆、芸豆、豇豆等豆类,红枣、花生、莲子、枸杞子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、桂圆、葡萄干、白果等干果。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,更是养生佳品,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。

  吃腊八面

 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,人们腊八节要吃腊八面。腊八面以面粉为主做成面条,加上豆类、菌藻类、肉类、蔬菜等各种食材,同样以碳水化合物为主,兼顾蛋白质、优质脂肪酸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可以说是营养均衡、值得推广食用的健康美食。

  腊八饭

  宁夏、河南等地的习俗是吃腊八饭。宁夏腊八节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、土豆煮粥,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,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,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。河南的腊八饭是小米、绿豆、豇豆、麦仁、花生、红枣、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,熟后加些红糖、核桃仁,粥稠味香,喻意来年五谷丰登。

  腊八醋

  腊八醋,传统腊八节习俗。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,名“腊八醋”。腊八醋,要泡到大年初一,初一吃饺子,要吃素饺子,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,蘸腊八醋吃,别有一番滋味是。“腊八醋”不仅味道醇正,而且久放不坏。

  吃冰

  腊八前一天,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,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。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,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。

  腊八豆腐

 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,节日食俗。在腊月初八,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,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,便称作“腊八豆腐”。

  “腊八豆腐”在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,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,然后抹上盐水,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,放入适量食盐,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,使盐分逐渐吸入,水分也渐晒干,即成腊八豆腐。成品色泽黄润如玉,入口松软,味咸带甜,又香又鲜。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,味则更好。

  “腊八豆腐”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,吃时摘取,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、变味。它既可以单独吃,也可与肉类同炒、同炖。招待贵宾时,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、花卉,浇上麻油,拌上葱姜蒜等佐料,配成冷盘,成为酒宴佳肴。

  麦仁饭

 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,而是吃麦仁饭。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,与牛羊肉同煮,加上青盐、姜皮、花椒、草果、苗香等佐料,经一夜文火煮熬。

  腊八粥的简介

  腊八粥也叫"七宝五味粥"。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,已有一千多年。最早开始于宋代。每逢腊八这一天,不论是朝廷、官府、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。到了清朝,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。在宫廷,皇帝、皇后、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、侍从宫女赐腊八粥,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、果等供僧侣食用。在民间,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,祭祀祖先;同时,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,馈赠亲朋好友。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,争奇竞巧,品种繁多。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,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,如红枣、莲子、核桃、栗子、杏仁、松仁、桂圆、榛子、葡萄、白果、菱角、青丝、玫瑰、红豆、花生……总计不下二十种。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,就开始忙碌起来,洗米、泡果、拨皮、去核、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,再用微火炖,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,腊八粥才算熬好了。

  更为讲究的人家,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、动物、花样,再放在锅中煮。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"果狮"。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,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,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,桃仁作为狮脚,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。然后用糖粘在一起,放在粥碗里,活象一头小狮子。如果碗较大,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。更讲究的,就是用枣泥、豆沙、山药、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,捏成八仙人、老寿星、罗汉像。这种装饰的腊八粥,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。

  以下列举几种有名的配方:

  《鸡肋篇》所记配方:“宁州(今辽宁复县一带)腊月八日,人家竟作白粥,于上以林栗之类,染以众色,为花鸟象,更相送遗。”

  《金瓶梅》所记配方:“(苏周)粳米投着各样榛、松、栗子、果仁、梅桂、白糖粥儿。”

  《明宫史》所记配方:“(明宫内)前几日将红枣捣破泡汤,至初八早,再加粳米、白果、核桃仁、栗子、菱米煮粥,供于佛圣前,并于房牖、园树、 井灶之上,各分布所煮之粥。”

  《清嘉录》所记配方:“(苏州)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,调之腊八粥;或有债自僧尼者,名曰佛粥。”

  《红楼梦》所记配方: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(红枣、栗子、花生、蒙用、香芋)。

  腊八粥的由来

  宋朝吴自牧撰《梦粱录》卷六载:“八日,寺院谓之‘腊八’。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,名曰‘腊八粥’。”此时,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,不过,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。元人孙国敕作《燕都游览志》云:“十二月八日,赐百官粥,以米果杂成之。品多者为胜,此盖循宋时故事。”《永乐大典》记述“是月八日,禅家谓之腊八日,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”。每逢十二月初八日,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,即“腊八粥”。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十二月初八日,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,称之为“腊八粥”,又称“佛粥”。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:“今朝佛粥更相馈,反觉江村节物新。”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。南宋文人周密撰《武林旧事》说:“用胡桃、松子、乳覃、柿、栗之类作粥,谓之腊八粥。”

  到了清代,雍正三年(公元1725年)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,每逢腊八日,在宫内万福阁等处,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,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,品尝食用以度节日。《光绪顺天府志》又云:“每岁腊月八日,雍和官熬粥,定制,派大臣监视,盖供上膳焉。”腊八粥又叫“七宝粥”,“五味粥”。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,后经演变,加之地方特色,逐渐丰富多彩起来。清人富察敦崇在《燕京岁时记》里则称“腊八粥者,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去皮枣泥等,和水煮熟,外用染红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榛穰、松子及白糖、红糖、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、扁豆、江米、桂圆,用则伤味。每至腊七日,则剥果涤器,技夜经营,至天明时则粥熟矣。除祀先供佛外,分馈亲友,不得过午。并用红枣、桃仁等制成狮子、小儿等类,以见巧思”,颇有京城特色。

  不同地区的腊八粥

  天津人煮腊八粥,同北京近似,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、百合、珍珠米、意仁米、大麦仁、粘秫米、粘黄米、芸豆、绿豆、桂圆肉、龙眼肉、白果、红枣及糖水桂花等,色、香、味俱佳。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。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,有健脾、开胃、补气、安神、清心、养血等功效。

  山西的腊八粥,别称八宝粥,以小米为主,附加以豇豆、小豆、绿豆、小枣,还有粘黄米、大米、江米等煮之。晋东南地区,腊月初五即用小豆、红豆、豇豆、红薯、花生、江米、柿饼,合水煮粥,又叫甜饭,亦是食俗之一。

 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,熬粥除了用多种米、豆之外,还得加入各种干果、豆腐和肉混合煮成。通常是早晨就煮,或甜或咸,依人口味自选酌定。倘是午间吃,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,全家人团聚共餐。吃完以后,还要将粥抹在门上、灶台上及门外树上,以驱邪避灾,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。民间相传,腊八这天忌吃菜,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。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,分“五味”和“八味”两种。前者用大米、糯米、花生、白果、豆子煮成。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、豆腐、萝卜,另外还要加调味品。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,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。

 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、蔬菜,煮熟后除家人吃,还分送给邻里,还要用来喂家畜。在兰州、白银城市地区,腊八粥煮得很讲究,用大米、豆、红枣、白果、莲子、葡萄干、杏干、瓜干、核桃仁、青红丝、白糖、肉丁等煮成。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、灶神、土神、财神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;再分给亲邻,最后一家人享用。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“素腊八”,吃大米稠饭、扁豆饭或是稠饭,煮熟后配炸散子、麻花同吃,民俗叫它“扁豆粥泡散”。

 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、黄豆、红豆、蚕豆、黑豆、大米、土豆煮粥,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“麦穗子”,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“雀儿头”,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。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,不吃菜。

  青海的西宁人,虽是汉族人居多,可是腊八不吃粥,而是吃麦仁饭。将新碾的麦仁,与牛羊肉同煮,加上青盐、姜皮、花椒、草果、苗香等佐料,经一夜文火煮熬,肉、麦交融成乳糜状,清晨揭锅,异香扑鼻,食之可口。

  山东“孔府食制”中,规定“腊八粥”分两种,一种是用意米仁、桂圆、莲子、百合、栗子、红枣、粳米等熬成的,盛入碗里还要加些“粥果”,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,是为点缀。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。另一种是用大米、肉片、白菜、豆腐等煮成的,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。

  河南人吃腊八饭,是小米、绿豆、豇豆、麦仁、花生、红枣、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,熟后加些红糖、核桃仁,粥稠味香,喻意来年五谷丰登。

 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,煮法一样。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。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、荸荠、胡桃仁、松子仁、芡实、红枣、栗子、木耳、青菜、金针菇等。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:“腊月八日粥,传自梵王国,七宝美调和,五味香掺入。”

 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、松子仁、芡实、莲子、红枣、桂圆肉、荔枝肉等,香甜味美,食之祈求长命百岁。据说,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,其中内含若干传说。

  四川地大人多,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,甜咸麻辣,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,主要是用黄豆、花生、肉丁、白萝卜、胡萝卜熬成的。异乡人来此品尝,虽入乡随俗,但很难习惯,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,堪称风味各异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,而粥喝在腊八,也算是喝出了花样,喝出了水平。

  河北腊八粥制作方法:将大白云豆提前(最好头一天晚上泡,第二天用)泡发至胖大;白莲子用热水涨发,去绿色芯,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,再加入大米、糯米、麦仁、葛仙米、小枣及饭豆,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。将上述原料洗净,放入锅中,加入足够的清水,大火煮沸,改小火慢煮40分钟,至粥稠豆糯、枣烂时止。 粥熟后加蜜桂花、红糖(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,加在粥中)拌匀即成。

  腊八节传统食物的做法

  腊八粥:食疗营养高

  人们在前一天(初七)的晚上,就开始忙碌起来,洗米、泡果、剥皮、去核、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,再用微火炖,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。

  腊八粥

  原料:

  大米50克,黄小米50克,粘黄米50克,糯米50克,秫米(粘高粱米)50克,红小豆100克,莲子100克,桂圆100克,花生米100克,栗子100克,小红枣100克,白糖适量。

  制作方法:

  1、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,再放入蒸笼,用旺火蒸约1小时,蒸熟取出备用。

  2、将桂圆去掉皮、核,只要肉;将栗子剥掉壳及衣。

  3、锅内放入适量的水,然后把秫米、红小豆、花生米、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,煮成半熟时,再将大米、黄小米、粘黄米、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。

  4、锅开后,再用微火煮。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,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,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,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,撒上白糖。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,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进行调配,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。

  腊八豆:佐餐美味

  腊八豆

  腊八豆是湖南的传统食品之一,已有数百年历史,多在每年腊八节煮豆腌制,直到来年才吃,故名为“腊八豆”。

  原料:

  黄豆、白酒、姜、辣椒粉、花椒

  制作做法:

  1、将黄豆洗净,用凉水泡胀,然后用大火煮熟,再改小火煮烂;

  2、将豆子捞出,摊凉后放在布袋内,将布袋放在草编袋子里,用棉絮裹住保温,放在20℃左右的地方,3天后,黄豆发酵长出白霉,去除晾凉;

  3、把豆子装到罐子里,加入一些凉开水、盐、花椒、生姜碎、辣椒粉拌匀,最后加入一些白酒。

  4、最后密封罐口,10天后即可取食。

  腊八蒜:碧绿爽脆

  腊八蒜是北方,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。成品蒜呈淡绿色,味道酸甜辣俱全,搭配饺子吃更是美味哦。

  原料:

  大蒜、白糖、陈醋

  制作做法:

  1、最好选择紫皮大蒜,切去根部较硬的部分;

  2、将大蒜剥皮、洗净,吸干表面水分;

  3、将大蒜置于罐中,加入一大勺白糖,再倒入陈醋,量为刚刚盖过蒜即可;

  4、泡制15天,蒜变为绿色,即可食用。

  腊八面:面食者福音

 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,人们不吃腊八粥,而是吃腊八面。隔天用各种果、蔬做成臊子,把面条擀好,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。

  腊八面

  原料:

  宽面: 面粉250g、 鸡蛋1个、盐1g、温水适量。

  臊子: 猪肉100g、 豆腐干4块、 胡萝卜1根、 白萝卜1截、干香菇5朵、压缩干燥黑木耳1/4块、干黄花菜1小把、 黄豆1/2杯。

  辣椒酱2大勺、酱油少许。

  制作方法:

  一、宽面做法:

  1、面粉中加入盐,搅匀后打入鸡蛋。

  2、一边加水、一边用筷子小心搅拌面粉。

  3、搅拌至面粉呈大块雪片状。

  4、用手揉成面团,此时面团粗糙一些没有关系。

  5、盖上面盆,饧15分钟,重新揉面团,如此反复2到3次。

  6、揉过3次的面团,已经变得非常光滑。

  7、最后饧好的面团擀成0.5厘米厚的面片。

  8、撒足量面粉,切成10厘米宽,叠在一起。

  9、切成菱形块。

  10、用双手拉住菱形块的两端,慢慢抻长、抻薄。

  二、 臊子的做法:

  1、所有干货提前用温水泡发,全部 臊子材料切成丁。

  2、锅烧热,放少许油,加入一大勺 辣椒酱,炒匀后放入肉丁。

  3、待肉丁变色后,放入浸泡后的黄豆。

  4、加入木耳碎、黄花菜碎、香菇丁。

  5、加入 豆腐干,再加入少许酱油,少许水。

  6、全部材料翻炒均匀,炒至收汁,盛出待用。

  7、锅中加水,放入一大勺 辣椒酱,加入胡萝卜丁和 白萝卜丁。

  8、水开后下入宽面,水再次烧开后继续煮3分钟,捞出面,拌上 臊子即可。

  腊八豆腐:风味独特

  在春节前夕的腊八,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,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,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“腊八豆腐”。但坊间也有典故称,腊八豆腐和腊八节并无直接联系,只是因为古时一位妇女做的豆腐非常受欢迎,丈夫便欢喜地称之为“老婆豆腐”,黟县的“老婆”字音发声很像“腊八”,久而久之这豆腐也被众口称作腊八豆腐。

  用料:

  豆腐、食盐

  做法:

  1、豆腐切成圆形或方块,抹上盐水;

  2、在豆腐的上部中间挖一个小洞,放入适量食盐;

  3、将豆腐放在冬日温和的阳光下慢慢烤晒,使盐分逐渐被吸入,水分被晒干;

  4、食用时配肉炒至或做冷盘皆可。

  不同地区的特色腊八食俗

  华北丨腊八蒜、腊八冰

  在华北地区,除了腊八粥,腊八蒜也是这天的重头戏。大蒜剥皮,用醋泡在坛子里,密封置于阴凉处,一直泡到除夕,初一早上打开,取出通体碧绿的腊八蒜,配着饺子一起吃,又香又脆。

  这腌制泡过腊八蒜的醋,也变成久放不坏的腊八醋,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。

  “来年成不成,先看腊八冰”,北方地区还有吃腊八冰的习俗,据说河边的冰,吃了能治百病,于是家里的长辈会起个大早,敲几块冰带回家。也有人会在腊八前一天,用钢盆舀水结冰,等到了腊八节,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吃下去。

  安徽丨腊八豆腐

 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,腊月初八前后,家家户户都要将豆腐抹盐晒制,制成腊八豆腐。

  用上等黄豆做成的豆腐,切成圆形小块,中间凹陷,看上去特别可爱。制作时抹上少许盐水,放在太阳底下暴晒,用阳光吸走豆腐里的水分,也让盐分彻底渗透进去。

  除夕晚上,可以将腊八豆腐切片制成冷盘,拌上麻油,或是和肉一起炖,金黄的豆腐入口松软、咸中带甜!

  陕西丨腊八面

  当所有人醉心于腊八粥的甜蜜时,作为面食大省的陕西,腊八节早晨必得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手擀腊八面!

  韭叶形面条上放着猪肉、香菇、木耳、黄花菜、胡萝卜、白萝卜做成的臊子,先喝上两口暖汤,连着浇头一起嗦几口爽滑劲道的面下肚,鲜香开胃。

  不仅南北腊八食俗各有特色,提到“八宝”,南北方的第一印象也全然不同,而且并非一定要用8种食材,更多只是取中国人对数字8的喜爱和其吉祥之意。

  江浙沪地区丨八宝饭

  八宝饭是江浙沪地区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甜点,用糯米饭搭配莲子、桂圆、金橘、红枣、薏仁米、 瓜子仁、红梅丝和绿梅丝,寓意甜甜蜜蜜,团圆美满,被甜食爱好者最为喜爱。

  糯米提前用净水浸泡过夜,再上锅蒸熟,蒸熟后趁热拌入猪油和糖,最后将果脯、糯米、豆沙依次铺好,上锅继续蒸15分钟就完成。一勺子下去,甜豆沙的香甜混着猪油的柔润,口感软糯,加上桂花糖浆,宛若锦上添花,作为宴席菜的收尾最合适。

  北方也有八宝饭,被称为“腊八饭”,不同的是用更粗犷的黄米和高粱饴糖代替,其他食材更为简练,但甜蜜不减。

  江浙丨八宝鸭

  八宝鸭是江浙一代的名菜,制作工序极其复杂。鸭子开背后将骨头整个取出,在肚子里放上火腿、鸡胗、冬笋、香菇、干贝、虾仁、莲子、青豆传统的八宝料,塞得鼓鼓囊囊,从外形看还是一个完整的鸭子。将八宝鸭略微过油定形后,上锅蒸制3~4小时,就完成了。

  一份好的八宝鸭,外观为“和尚头”,十分饱满,出锅后浇上鸭肉卤水,一口下去,肉香、菌香、饭香,相互融合。卤汁浓稠,香气四溢,口感酥而不扒,寓意五谷丰登,常吃常有!

  因为它制作费时费力,如今也并不常见,或是简化为不去骨的版本,但用料依染考究。

  上海丨八宝辣酱

  八宝辣酱是上海的一种特色菜品,由炒辣酱演变而来。八宝辣酱集合了甜、咸、辣、鲜四种味型,口感上也十分复合,笋丁的脆,虾仁的嫩,鸭胗的韧结合在一起,赋予牙齿无尽的享受!

  传统的上海八宝辣酱有猪肉、鸭胗、猪肚、虾仁、冬笋、豆腐干、花生、虾干,每一样都要提前处理。材料配齐,用辣椒酱、豆瓣酱、甜面酱三种的复合调料来炒,做好的八宝辣酱可当菜,也可做浇头,做一次可以吃很久。

  闽菜丨八宝葫芦鸡

  八宝葫芦鸡是闽菜中的传统菜品,造型酷似葫芦,外酥里嫩,内有乾坤。打开鸡肚,馅心糍糯,尝一口,咸鲜香醇,回味悠久。鸡肉完全剔骨后填入瑶柱、香菇、莲子、薏米、红豆、栗子、火腿、糯米,这八种材料,闽南人认为有吉利福禄的美好寓意。

  坛烧八宝

  坛烧八宝其实就是佛跳墙,这道菜前后共换过三个名字,最早叫“坛烧八宝”,后来改名为“福寿全”,最后才确定为“佛跳墙”。坛内需要加入鸡肉、鸭肉、猪肉、鲍鱼、海参、鱼翅、鱼肚、鸽子蛋,用小火煨煮五、六个小时才算完成。

  现如今佛跳墙的材料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多种材料,传统的鲍参翅肚必不可少。其他名贵食材如干贝、鱼唇、鳖裙等亦可加入坛中。冬菇、竹荪、松茸等地珍更是不胜枚举,炖煮完成后浓厚醇香,回味无穷。

  江南地区丨八宝菜

  每逢过年,江南地区都会制作一大盆八宝菜。将胡萝卜、白萝卜、香菇、木耳、黄花菜、千张、冬笋、腌菜切成细细的丝,炒熟后晾凉,最后放香油一拌就好。讲究的人家还会提前将胡萝卜、白萝卜切成丝后晾晒4、5天。

  完成了的八宝菜就用一只大的搪瓷脸盆装着,盆里红白黄绿,绚丽缤纷,看着就十分诱人。每次吃时用筷子夹出一些来,装上一盘,调点香油搅拌,就是一道极为开胃的凉菜。

  杭州丨八宝豆腐

  八宝豆腐是杭州的特色名菜,据传这道菜曾经是清朝康熙年代的宫廷名菜。

  《随园食单》中记载,将瓜子、马蹄、松子、虾、香菇、火腿、鸡肉、蘑菇切成细小的丁焯熟备用。锅中加入鸡汤,倒入切成小粒的嫩豆腐,最后倒上提前准备好的八宝料,煮沸后就做好了。做好的八宝豆腐,豆腐洁白细嫩,八宝配料飘香,润滑如脂,滋味鲜美。

  四川丨八宝锅蒸

  八宝锅蒸是一道地道的四川美食,将猪油融化,下入面粉充分炒香,倒入开水继续翻炒,加入白糖和瓜子仁、花生仁、枸杞、黑芝麻、松仁、核桃、葡萄干、红枣这八种材料,搅拌均匀扣入碗中就完成了。

  刚出锅的锅蒸金黄油亮,内里是五颜六色的坚果和蜜饯,趁热挖上一勺,锅蒸软糯香甜油而不腻,蜜饯的颗粒又增加了层次感,简直太满足!

【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】相关文章:

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11-10

除夕的由来和传说06-05

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07-01

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07-04

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12-30

关于冬至节由来与传说07-04

端午节传说由来06-21

中元节的由来与传说12-16

端午节由来与传说06-09